清明 | 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

 

 

 

2021.4.4 星期六

农历:二月廿三

辛丑年【牛】年

壬辰月壬午日
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-唐 · 杜牧

 

 

 

 

 

清明,太阳黄经达15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,时间在4月4日至6日,为辰月之始,也是季春(暮春)之始。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。

 

 

 

 

清明不仅是节气,也是节日。清明节,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扫墓祭祖的日子。清明节大约始于春秋时期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,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

 

 

 

清明三候

 

一候桐始华

 

清明来到,白桐花开,清芬怡人

在古人心中

白桐花开得略迟,又在清明

所以此为清明到来的标志

 

 

 


 

二候 田鼠化为鹌

 

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

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

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

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

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

 

 

 

 

三候虹始见

 

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

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常见

古人把雨后阳光比喻君子

守得云开现月明

 

 

 

 

 

清明与寒食

 

 

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,不离不弃,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

 

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名君“晋文公”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亲归隐绵山。

 

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坚决不出山,最终被火焚而死。

 

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。

 

清明本来只是一个节气,因寒食仅在清明前一二日。故而后世将清明与寒食合并在清明这一天。至此,清明就有了部分寒食的习俗,比如:祭祖、插柳、踏青、荡秋千。

 

 

 

清明习俗

 

 

 

  1  扫墓

 

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是清明节俗的中心

 

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,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
 

清明节祭祖,按照习俗,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拜祭。

 

 

 

 

  2  踏青

 

踏青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

 

 

 

 

  3  插柳

 

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,民间有折柳、戴柳、插柳的习俗。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,可拿在手中把玩,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,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、屋檐上。 

 

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。古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,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

 

人们踏青归来,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。柳枝插在屋檐下,还可以预报天气,古谚云: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。”

 

 

 

 

4放风筝

 

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,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,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,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。

 

后来,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。

 

 

 

 

  5  荡秋千

 

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

 

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

 

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6  吃青团

 

青团又称清明饼、棉菜馍糍、茨壳粿、清明粑、艾叶粑粑、艾糍、清明果、菠菠粿、清明粿、艾叶糍粑、艾粄、艾草糕、清明团子、暖菇包、艾草青团、清明团子等等。

 

它是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,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,然后包上豆沙、枣泥等馅料,用芦叶垫底,放到蒸笼内。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,香气扑鼻,青团是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之一

 

 

 

 

 

清明养生

 

 

 

  1  饮食

 

清明节气宜食清淡新鲜的蔬菜水果,以清补肝脾,保持机体平衡。如芹菜、慈菇、木耳等,也宜鸭肉、红小豆、薏苡仁、莲子、无花果、乳品、豆腐等。

 

少食辛辣之物,如白酒、辣椒等,以免助阳外泄,否则肝木生发太过,则克伤脾土。加之清明时节本身就是肝火旺盛的时候,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,肝属木,木生火,多吃辛辣之物会使肝火过旺,导致血压升高。

 

此时,各种慢性疾病(如关节炎、哮喘、精神病等)易复发,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、发毒助火助邪之品,如海鱼、海虾、海蟹、羊肉、公鸡等发物。

 

 

  2  运动

 

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们的活动也增多,但要注意运动“勿大汗,以养脏气”,中医认为汗是津液代谢的产物,出汗过多对身体是一种伤害,有可能打破本身平和的体质特征。

 

散步、跳绳、快步走、爬山、骑行这些轻松、接触自然、舒展身形的活动,将有助于保持体质的平和。

 

 

  3  起居

 

此时节宜放松休息,早睡早起,晚上入睡最好别超过23:00,早晨随着第一缕阳光伸展躯体,披散头发,漫步庭院,充分汲取大自然的精华,但要注意防风防寒。

 

 


清明来向晚,山渌正光华。

杨柳先飞絮,梧桐续放花。

鴽声知化鼠,虹影指天涯。

已识风云意,宁愁雨谷赊。

 

 

——(唐) 元稹《清明三月节》

 

 

End

 

 

 

 


来源:网络

监制/  常皓     

制图/ 刘哲彤

编辑/ 孙建南 

校对/ 崔月昊  

 

 

2021年4月4日 08:00

详情